张守镇

艺术网站
网站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展厅 | 艺术家相册 | 书画知识 | 名家点评 | 展览记事 | 访问大中华书画网
艺术简介
张守镇

  张守镇,著名书法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会会员,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河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金龙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科技报高级艺术顾问,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详细介绍)

中国书画动态 更多
·惠州市永安助学慈善会
·慈善拍卖征稿启事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幕
·【15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7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5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专场8】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4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3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书画鉴赏知识 更多
 
名家点评

张守镇的书法人生

发表时间:2012/7/9 10:18:40    

——任世贤(撰稿)

(一)
一位先哲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当今书坛,群星璀璨。有的人在用笔写字,有的人在用技巧写字,有的人在用心写字。张守镇,是在用心血和生命写字。他是一个把书法艺术当做生命的人。所以他不是天才。天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张守镇却是土生土长的、自幼在土地上用树枝写字的人。

张守镇出生的时候,正是“三面红旗”漫天飞舞的年代,家乡那偏僻的村子里,青壮年都上山大炼钢铁了,妇幼老弱们则日夜不停地在田野里呼喊着“跃进啦!”张守镇刚刚学会走路,面黄肌瘦的他,就跟着大人到生产队的集体食堂去排队领饭——每人一个棉籽壳窝窝头或者一碗南瓜汤。他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史无前列翻天覆地的“文革”风暴在神州大地上肆虐开来,他的小学、中学时代都是在十年“文革”中度过的。

但张守镇又是幸运的。守镇的对门邻居,是位读过私塾的老人,老人教孙子写毛笔字时,守镇也好奇的跟着写。因为比别人写得好,多次得到老人的称赞夸奖。老人的褒奖,给了守镇信心,和勇气,也提高了守镇写字的兴趣。没有笔、墨、纸、砚,他便用树枝在校园里、土路上和打麦场的土地上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渐渐地,张守镇的字在校园里出了名。老师夸奖他的字写得好,让他书写班里的黑板报和《学习园地》。73年,守镇读高中,教体育课的潘老师,让守镇用稿纸给他抄了一本书《美国篮球训练技法》。那时,毛笔字帖出版的不多,硬笔字帖也很少见到,书店里的钢笔字帖很薄,内容写的是样板戏的唱段。从书店买来,守镇如饥似渴的练呀,写呀。渐渐地,守镇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1977年恢复高考,张守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张守镇学习的专业是音乐,毕业后分配到杞县人民文化馆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书法恩师杨静波先生。杨静波,一位以工笔小楷闻名海内外的书法家。他看到守镇写在草帽上的毛笔字,认为守镇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杨老师就给守镇了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帖。玄秘塔帖,黑底白字,对守镇来说的确是又玄又秘,心中肃然生出一种神圣的感觉。杨老师让守镇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摹。于是,张守镇开始了他的书法人生,柳公权成了他的第一位书法老师,《玄秘塔碑》深深刻在他的心中,成了他一生一世的挚爱。

杨老师向守镇传授的秘诀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张守镇在家里用毛笔练字。外出时,口袋里装一支钢笔,一个字小本子,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铁杵没有磨成针,守镇右手的三个手指却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1982年,张守镇小试牛刀,参加了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年钢笔字书法大赛,即获得三等奖。奖品是一只钢笔。名字登在了杂志上,作品收录在集子中。这次获奖,对他练习书法产生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作用,用他自己的话说:“从那之后,我练习书法就更加专一,更加刻苦了。”由于他广读名家法帖和书学理论,博采众长,运用了自己的书法实践之中,张守镇的硬笔书法艺术水平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艺风格:平和厚重、疏朗大方、古朴典雅、俊秀端庄。其书法作品先后在《青少年书法》和《青少年书法报》上发表。

1988年8月。张守镇的第一本著作《袖珍五体钢笔书法字帖》在郑州由海燕出版社出版。该书五种字体,五个分册,盒装。其他几位作者分别是河南的杨静波、杨希贤和广州的梁锦英和周树坚。首版印刷58000套。之后又连续再版几次,获得了晋、冀、鲁、豫四省图书评比二等奖并远销到香港市场。接着,张守镇又陆续出版了《钢笔楷书》、《钢笔字技法》和《同义成语钢笔字帖》和《反义成语钢笔字帖》。

张守镇成功了。开封日报、郑州晚报,青年导报、河南农民报,河南商报,《中国钢笔书法》、《中国艺术报•艺术家》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张守镇的书法成就。张守镇的书法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和出版家的一致赞赏。

同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天津新蕾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国内知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张守镇的《钢笔字速成训练教材》、《学生钢笔字指导》、《三百千钢笔书法字帖》、《唐诗三百首硬笔书法》、《宋词三百首硬笔书法》、《元曲三百首硬硬笔书法》、《田宫格小学生写字》等字帖、教材和专著。《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河南科技报》,《郑州晚报》、《中国艺术报》、《河南工人报》、《中国钢笔书法》等报刊先后发表守镇的事迹报导,张守镇成了广为人知的著名硬笔书法家,成为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院兼职研究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十杰硬笔书法家

(二)
十多年来,张守镇遍临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僧智永等人的楷书名帖,软笔书法扶摇直上,成为软硬兼施的两栖书法家。他的软笔书法作品多次在《书法导报》和《河南科技报》上发表。

他先后获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奖”,“河南省第20届书法展览”优秀奖,“海峡两岸名家书法展览”一等奖,楷书《大江东去  》参加韩国国会邀请展并获“首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一等奖。入编《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集》,《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获得“2011年度影响中国实力派书法家”荣誉称号。被《河南科技报》聘为高级艺术顾问。

担任河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金龙文化传媒名家书画联谊会名誉会长。并多次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书法家进行书法交流活动,软笔楷、行、草体书法广受赞誉,其作品被中国驻外使馆,国际友人,社会政要,佛教高僧,商界名流和收藏机构广为收藏。慕名求书者络绎不绝。

张守镇的书法作品收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受到书法爱好者的普遍喜爱和热情欢迎,其缘由何在?张守镇的书法艺术究竟有哪些特色?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赏析张守镇的书法艺术,可以将其三步巨著《唐诗三百首硬笔书法》、《宋词三百首硬笔书法》和《元曲三百首硬笔书法》作为代表作品。这三部砖头块一般厚重的作品,共计达2134页,涵盖了中国唐、宋、元三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国古代诗词精典文学,有如此宏大气势和容量者,张守镇可谓是第一人。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三部大作均以真、草、隶、行四种书体写成,表现出张守镇先生长期精心研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厚功力和博采众长,将历代名家各种书体融合贯通的高超水平。

张守镇楷书,初学柳公权。社会上早就流传中国书法有:“颜、柳、欧、赵”四大家的说法。柳公权的确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唐文宗极力赞誉柳公权的书法是“钟王复生,无以加焉!”《旧唐书》记载:“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谈自己学书体会说:“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

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柳书虽不显姿媚,但用笔古淡,瘦形通神,至今仍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守镇将柳书结体紧密,点画刀劈般爽利森挺的“硬骨头”精神融于自己书法实践之中,得益无穷。笔者以为,柳书乃守镇的启蒙艺术,它始终是守镇书法的基础或曰灵魂,其作品自觉地常常透露出柳书的神韵。

守镇刻苦研究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并且用了多年学习欧阳询的楷法,使其成为自己书法的骨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结体严密,被称为“唐人楷法第一”。所传“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是其对书法理论的重大贡献。守镇先生硬笔楷书的结体,深得欧法,其平稳,端正,已达至境。守镇早期的楷书作品,处处闪耀这欧体艺术的光彩,人们很容易看到《九成宫泉铭》的风韵。在三部巨著中,守镇有所突破,其楷书在柳、欧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隶、简笔法,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隶书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钟明善先生指出:隶书“上承篆书、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于行、草,所以有人主张学书必先学隶。”王澎《论书剩语》云:“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未理其本,随倘乱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守镇长期研习硬笔书法,为其软笔书法艺术奠定了牢固基础。中国书法始于甲骨文。甲骨文是地道的硬笔书法,或可俗称为“刀笔”。是刻在骨、竹、木、石上的书法,同样是刀与笔结合而完成的。可以说,中国书法肇如于“硬笔”。守镇后来致力于软笔书法的研习。先后临习《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和蔡笆的《熹平石经》且大胆的尝试将隶法运用于楷书之中。在守镇的书法作品中,隶书笔法的运用十分普遍,几乎充斥所有楷书篇幅之中。尤其是横画,显示出强烈的隶味。成为其楷书的一大特色。对守镇此种运笔方法,书界也有不同观点。西中文先生指出守镇硬笔楷书“一塌直下的横画给人以浮滑之感,既缺乏唐人的森严,也没有魏楷的厚重。”笔者以为,守镇这种笔法是隶书横画技法的简化,将燕尾的“磔”省略了,在《乙瑛碑》中,就可以找到这样的笔法。西中文先生以为魏碑和唐楷作参照,有“去向不明的感觉”是很自然的。守镇这种笔法,也是一种改革或尝试,至于是否妥当,见仁见智,也许也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张守镇的隶书横画的波、磔十分鲜明,“蚕头”和“燕尾”历历可见。写得疏朗、俊秀、亦为难得。守镇的行书、草书着重师法“二王”。数十年间,他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有数百遍之多。他学习王羲之,将隶书、魏碑及唐楷笔法融于一炉,达到了随心所欲,圆融无碍的高度。西中文先生这样评价张守镇的书法:“他曾临过多种古人法帖,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终熔成一种流畅自然,圆融无碍的自身面目。”我们看守镇的众多行书作品,是那样的酒媚劲健,清新自然,圆润疏朗,气韵酣畅,真可谓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令人如坐春风,如饮甘泉,赏心悦目,意趣盎然。可以断言,守镇在进行行书创作的时候,一定进入了一种心平气和,神与冥游的忘我状态,实现了心灵与自然地结合,理想与实践的默契。这就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守镇的草书除宗法二王以外,还着意研究了僧智永和孙过庭的笔法。智永的《千字文》、孙过庭的《书谱》守镇长期临习、揣摩,结合“二王”笔法,加以运用,草书大进。一篇崔颢的《黄鹤楼》写得风生水起,激情澎湃,神采飞扬。他的草书严守章法,绝不自以为是,随意涂抹,不刻意追求奇倔怪僻华众取宠,又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历,无一笔不合草书法则。他的草书纵横跌宕,连绵不断,一泻千里,气薄云天,而且具有音乐感,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如同高山流水、珠落玉盘,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守镇在文化馆工作多年,曾任馆长,对音乐、文学、戏曲、舞蹈和民间文化艺术乃至民俗民风都有过精心的学习和研究。他曾担任《开封市民间歌谣卷》和《开封器乐曲集成》副主编,在北京、山东,广东,河南,内蒙古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绕口令666》、《中国绕口令1000》、《八歌百首》、《小学生谜语词典》、《小学生绕口令词典》、《精彩歌谣》和《精彩绕口令》等书,其论文《漫谈绕口令》参加全国民俗学学术研讨会,与中外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他参与编写的《河南民俗志》获全国地方志一等奖,《中国谚语集成•河南卷》获得全国三等奖。张守镇撰写的民间文化专著《民间舞蹈》获得国家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个奖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奥斯卡”。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张守镇具备了一个专家、学者和书法家的素质,涵养了他的书法艺术向着风流儒雅,清新脱俗的高端迈进。

常言道:“字如其人”。守镇性情平和,为人忠厚朴实,谦虚谨慎,学识广博,却从不卖弄。与人相处坦诚相见,宽以待人。他淡泊名利,有君子之风,全然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近年来,张守镇的书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一个新的境界。他在集成钟、王、欧、柳等历代名家的基础上,又潜心研习汉简•章草和魏碑书法。他重点临习《石门颂》、《张猛龙碑》,尤其对《张玄墓志》下了一番功夫研习揣摩,将其融入自己的楷书创作之中,使书艺大进,获益良多。笔者近日见张守镇的新作《古诗八首》,不禁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守镇这幅魏体楷书作品,大得魏体神韵,并将汉简•章草笔法融合进去,显得那样严谨、中和,刚毅而敦厚,清新而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字形方正平稳,用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露锋直入,时时露出隶书笔意,偶见行书笔法,且恰到好处,使作品显得挺拔坚实,刚柔相济,静中有动,丰韵大气。《古诗八首》结体大方,字形横扁,字画粗细均匀,字内空间疏朗而中宫内敛,可谓“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使不透风”,显得风神质朴秀逸,一身兼具众美,既有隶书的典雅俊秀,又有钟、王、魏、晋风骨和欧、柳唐楷的严谨成熟,更具魏碑的雄浑苍劲。由此可见,守镇书法正向更高目标迈进,即将达到他的第三个艺术高峰。

(三)

张守镇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家,他还是一个优秀的书法艺术推广家和教育家。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目共睹。

1988年,张守镇就与他人合著出版了《袖珍古诗五体钢笔字帖》,在国内产生了不小地影响。随着其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向出版社求购守镇的字帖,众多出版社也争相出版他的各种字帖。由穆青提写书名,李凖题词的《七言绝句钢笔字帖》、《五言绝句钢笔字帖》出版发行,接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海燕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学苑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文心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数十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他的字帖和教材专著达160余部,发行量达到数千万册。

张守镇主笔编写的河南省地方教材《书法艺术》作为学生课本,至今已再版印刷10版,印数多达几百万册,已连续十年供全省学校学生学习使用。他主讲的6集电视教学片《小学生写字》,由河南省电教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向全国发行。

向张守镇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到工人、干部、企业家、解放军官兵、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应有尽有,应接不暇,来信来访者,络绎不绝。他应“粉丝”们的要求,开办了一期又一期的书法培训班,速成学习班,学员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广东、新疆等全国各地。

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尽快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技巧,使中小学生汉字教育和书写规范化,张守镇潜心研究先后创造发明了“田宫格习字法”和“描摹临速成字帖本”,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田宫格习字法,吸收了方格、田字格、米字格及九宫格等类格的优点,提供中心坐标点,使汉字的笔画在格内得以量化,既提示了起笔的位置,又提示了收笔的位置,使初学者易学易练,便于控制笔画的长短,克服字写得过大过小,重心不稳,结构不均的毛病。《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介绍、评价田宫格字法时说:“田宫格习字法是一种让你两个小时掌握的一种习字方法。”《中国艺术报》、《河南日报》、《大河报》、《青少年书法》、《教育时报》、《河南科技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先后对田宫格习字法做了推荐介绍。守镇主编的《钢笔字速成教材》获得国家著名重点高校暨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优秀奖。2000年,张守镇被评为“中州十大科技名人。”,接着,他又入编《中国史家大辞典》、《中国高科技人才大辞典》和《中国当代民间文艺家辞典》。

由于张守镇的书法造诣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大,郑州大学于2004年聘请他为兼职教授。守镇走进郑州大学的讲堂,向学生们教授书法艺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接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等院校纷纷聘请他到校讲学。2012年4月,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特聘张守镇为该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曾当面询问张守镇:“你的学生——向你学习书法的人家究竟有多少?”他微笑着摇摇头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怎么能统计出来呢?”是啊,守镇的书法作为审定教材发行数百万册,他的各种字帖和图书出版发行几千万册,那么张守镇的学生有多少?谁能说得请呢?不过,他多次有过这样的遭遇——有时在会议上,有时在宴会上,有时在火车上,当素不相识的人知道面前朴实无华、温文尔雅的人名叫张守镇时竟然会惊喜万分的说:“张老师,我临过你的字帖!我是您的学生!”

每当此时,张守镇也很激动,他为书法艺术在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中有这么多爱好者和继承者感到激动和欣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得到了弘扬而感到自豪!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张守镇将他的心血和生命献给了事业,他为书法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教育为弘扬书法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巨大的贡献,张守镇的学生不会忘记,张守镇的“粉丝”们不会忘记,社会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这位平凡之中见伟大的人!

 

 


 
 
将该展厅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我的展厅
王美芳艺术官方网站 国际席位号:472